地名:洛峪镇 | 隶属:西和县 |
行政代码:621225105 | 代码前6位:621225 |
行政区域:甘肃省 | 地理分区:西北地区 |
长途区号:0939 | 邮政编码:746000 |
车牌代码:甘K | 行政级别:镇 |
人口数量:约2.59万人 | |
下辖地区:37个行政村 |
洛峪镇因镇政府驻洛峪村而得名。
自然环境:洛峪镇地处西和县城南部,总土地面积12.5万亩,总耕地面积3.38万亩,平均海拔1800米。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,年平均气温8℃,全年无霜期170天。
行政区划:辖37个村民委员会。
人口情况:乡镇总户数6120户,乡镇总人口30153人,乡镇从业人员15994人。
六通情况:37个村全部通电、通邮、通公路,23个村通电话,4个村通自来水,2个村通有线电视。
文教卫生:有各类学校32所,教师240人,在校学生7000人;有医院、卫生院2所,医生38人,病床39张。
经济指标:2004年,国内生产总值2595万元,粮食播种面积3518公顷,粮食总产量10
先秦时期,洛峪镇一带为武都邑。
西汉武帝时,设武都郡,郡址在今洛峪镇境内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白马氐族杨氏建仇池国。
1961年12月,设洛峪公社。
1983年12月,改设洛峪乡。
2004年7月,洛峪乡及喜集乡12村、河口乡5村合并为洛峪镇。
区划代码:~200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马河村位于洛峪镇南部,村内马家人占大多数,故为马河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1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在远古时代传说村中心有个池塘,内有五色鱼,由此得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2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老小村原属古塘大队下属的三个生产大队,两个自然村,改革开放以后,古塘大队原有三个自然村新庄、老庄、小庄,新庄为古塘村,小庄和老庄为老小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3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由于姓剡的人较多,所以叫剡庄村。该村自1983年更名以来,该名一直延用至今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4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当地以唐姓居多,又因七八十年代有许多家庭中堂条幅“春风杨柳万千条,六亿神州尽舜尧”,民众认同尧之美好寓意,故而得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5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为全村大部分居民姓“曹”,因此命名曹家庄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6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自古以来,传说老先人来自四川大槐树人,兄弟二人来此地,把家安在此地,从此叫杨家庄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7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相传该村落过凤凰,故成“落凤村”。该村自1983年更名以来,该名一直延用至今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8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宕昌、岷县人到四川做生意时到本村住过店(甸),俗称茶马古道,因此得名甸(店)沟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9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根据老人回忆,祖先的来源在四川大槐树下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0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柏树村名称因此地柏树梁有一颗大柏树而得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1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我段家村是我村早年主要居住段姓人士,所以取名段家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2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历年来康氏姓占全村的60%,所以为康河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3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该村自1983年更名以来,该名一直延用至今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4,城乡分类代码:121,为镇中心区。
洛峪,古称“洛谷”,谷和峪同义,意思为峡。位于在两河交汇处,三面为峡谷通道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5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在2004年撤乡合并时,由天池沟和陈张山两个自然村合成的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6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自古以来据老人传说,老仙人来自四川大槐树人,来巡视地理位置后把家安在此地,以此叫清水沟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7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古湾和四合沟的合称。该村自1983年更名以来,该名一直延用至今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8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石沟景沟合并而得名。为2004年合并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9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闫山和任沟的合称。此前归属关系历经多次变更。自1983年更名以来属洛峪镇管理至今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0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很早以前黎姓人居住故而得名。此前不详,1983年改设村委会,2003年撤乡改镇,属洛峪镇至今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1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齐家庄村名称因齐氏最早从明朝迁徙至此定居,且只有齐氏占绝大多数而得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2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新民,别名“高家坝”,在民国时期,村里二位德高望重的二位老人商议决定,起名“新民村”,意为新一代人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3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曾经田家窑上有姓田的人家,以烧治瓦片和砖块为生,后来因姓田的不知去向,直到如今以田家烧窑起名叫田家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4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该地是鲁家庄和冉家庄的合称。听老人们讲,我们村最早是冉氏当家只有二三户,冉氏是从四川大槐树那里的冉氏搬迁至此,后来久以冉氏为主,随后姓梁的人和冉姓在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5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袁付村是姓袁和姓付的聚居区,所以义袁姓与付姓取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6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何胡村由何姓居民居住点形成何家庄,胡姓居民居住点形成胡家庄,两自然村合成何胡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7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由宋窑洞低哈蒲家湾自然村组成所以简称蒲宋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8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很早以前,因有喜家人来此居住,慢慢成为喜集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9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关坝村建国初叫关子坝,也叫关坝大队。该村自1983年更名以来,该名一直延用至今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30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崔马村位于洛峪镇东南部,村内大多为崔姓、马姓,故为崔马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31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居民多数姓袁,故名。该村自1983年更名以来,该名一直延用至今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32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该地铜矿资源丰富,由此得名。该村自1983年更名以来,该名一直延用至今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33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当地降水充沛故而得此名。此前不详,1983年改设村委会,2003年撤乡改镇,属洛峪镇至今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34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建国后以堡子山命名为灯塔村,沿用至今。古代称之为羊马城,至建国后改名为灯塔属羊马乡,而60年代属喜集公社,69年又被划到石峡公社,1984又被划到喜集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35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早期以来,居住人姓杨,住在山嘴背后,俗称杨家嘴哈,后更名为杨咀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36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此地居住人口以芦姓人口最多,且以地形以山地为主,故称作卢山村。…到洛峪镇必去著名景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