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名:杨家庄乡 | 隶属:定州市 |
行政代码:130682205 | 代码前6位:130682 |
行政区域:河北省 | 地理分区:华北地区 |
长途区号:0312 | 邮政编码:071000 |
车牌代码:冀F | 行政级别:乡 |
辖区面积:约00平方公里 | 人口数量:约2.5万人 |
下辖地区:1个社区、22个行政村 |
杨家庄乡因原属东杨家庄公社而得名。明代永乐年间,始有杨氏最早迁来立庄,故以姓氏得名杨家庄。
杨家庄乡地处京津石三角区中心,距北京155公里,天津168公里,石家庄70公里,保定64公里,距即将竣工的黄骅港200公里。本乡位于定州市东郊,是全市经济开发区中心,具有发展企业的多种优势。
杨家庄乡辖23个行政村,耕地40750亩,32500人,位于冀中平原中部,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,物产丰富,交通便利,自然条件极为优越。
1953年,属大洼里乡。
1958年,属东杨家庄公社。
1961年,析出,建杨家庄公社。
1982年,改置杨家庄乡。
1994年,石板乡并入。
区划代码:~200,城乡分类代码:210,为乡中心区。
明代永乐年间,始有杨氏最早迁来立庄,故以姓氏得名杨家庄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1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明代燕王扫北后,时候陈氏最早定居以姓氏得名,因同时立两村,大村称大陈村,小村称小陈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2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明代燕王扫北后,时候陈氏最早定居以姓氏得名,因同时立两村,大村称大陈村,小村称小陈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3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代,始有齐氏立庄,故得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4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原名北头街,因在佛寺以北得名,后来此村在佛寺以南扩建,取新建兴旺之意,得名新兴,后简化为辛兴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5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原名刘庄,以姓氏得名。清代初年,民间传说村西有一柳树,皮可入药,能治百病,村民信以为真,不看病便去烧香跪拜,刮皮入药。后被当地群众习惯称为药刘庄,沿用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6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原名宋家湾,明代初年,因遭受兵焚之患,村人死之较多,后又有山西洪洞县村民迁来定居,因所处地势低洼,大村叫大洼里,小村取名小洼里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7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原名宋家湾,明代初年,因遭受兵焚之患,村人死之较多,后又有山西洪洞县村民迁来定居,因所处地势低洼,大村叫大洼里,小村取名小洼里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8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南北角羊原为一村,因角立于富乐山之阳,故名角阳,后由于闹洪水,把村冲开,形成两村,南者为南角阳,北者为北角阳。羊为阳的谐音沿写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9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南北角羊原为一村,因角立于富乐山之阳,故名角阳,后由于闹洪水,把村冲开,形成两村,南者为南角阳,北者为北角阳。羊为阳的谐音沿写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0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位于小涨村之北,名大涨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1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该村因为位于大涨村之南,故名南涨村。以后为了向官府少交粮税,所以改名小涨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2,城乡分类代码:111,为主城区。
明代建村,因该村距定州城八里,故名八里庄,后沿路设有有客店,北当地习惯称为八里店,沿用至今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3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这里是牧羊草坪。明代永乐年间,移民从山西迁来定居,故名羊坪,后演变为大羊平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4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明代以前,这里原为牧羊草坪,因附近有一座大寺,故名寺羊坪,后演变为寺羊平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5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明代以前,这里是牧羊草坪。因霍氏最早定居,故名霍羊坪。后演变为霍羊平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6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明代以前,这里是牧羊草坪。清代末期,自城内东大街有吴氏人家迁来定居,故名吴羊平。后演变为吴羊平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7,城乡分类代码:111,为主城区。
明代以前有马氏来此定居,建村为寨,故称马家寨。1982年更名为东马家寨。是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农商部总长谷钟秀的故里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8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明代永乐年间,始有提、崔、邱三姓最早定居,故名提崔邱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9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古代,该处为牧猪人休息打补(即吃饭)之地,称打补庄。后来村民感到此名不雅,便取谐音,改名塔古庄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0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原名陆家庄,屯东原有四户人家开有小客店,因离城较远,地处偏僻,人称偏僻店。到明永乐年间,移民从山西迁来定居,按谐音取名半壁店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1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代建村时,因立址在石板桥边,故名石板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2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明代燕王扫北后,村农民从红庙屯迁来定居,因原在小清河上装有水磨,而得名水磨屯。…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