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高堡乡

地名:高堡乡隶属清丰县
行政代码:410922204代码前6位:410922
行政区域:河南省 地理分区:华中地区
长途区号:0393 邮政编码:457000
车牌代码:豫J行政级别:乡
辖区面积:约4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:约2.77万人
人口密度:约577人/平方公里
下辖地区:30个行政村
地名由来:

明洪武年间,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,因开当铺,“铺”同“堡”,取村名高家堡,简称高堡。

基本介绍:

高堡乡位于清丰县东北部,清丰县与南乐县的两县交界处,总面积48平方公里,辖29个自然村,3.2万人口,4.8万亩耕地。

资源丰富,物华天宝。高堡乡处于黄河中下游冲击平原,地势平坦,土壤肥沃,排灌便利,气候温和,自然资源极为丰富,主要农作物有小麦、花生、棉花、玉米、大豆及各种瓜菜,农产品品种极为丰富。

投资环境十分优越,交通便利,高堡乡位于安济分路和106国道交汇处,交通十分便利,信息灵通。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这一优势,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强乡富民的战略来抓,全乡个体村办企业达230余家,从业人员1万余人。富余劳动力全部得到解决。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,一批技术熟练的企业职工

+查看详细高堡乡概况>>

历史沿革:

民国前期属清丰县北区。

1940年后,先后属清丰县第四区、第六区。

1949年属清丰县第四区。

1957属乜城乡。

1958年属马村公社。

1962年成立高堡公社。

1964年改称高堡区。

1968年复称高堡公社。

1984年改称高堡乡。

单拐革命旧址(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)
高堡村

区划代码:~201,城乡分类代码:210,为乡中心区。

明初,高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,取村名为高家堡(堡含村意),后简称高堡,故名。…[详细]

西吉村

区划代码:~202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据《清丰县志》记载:东吉村、西吉村,明朝洪武年间迁民与此地定居。他们为日后生活大吉大利,取名吉村,后兴集市,又名吉村集。日久人增,又分为东吉村、西吉村…[详细]

东吉村

区划代码:~203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据《清丰县志》记载:东、西吉村,明朝洪武年间迁民于此地定居。他们为日后生活大吉大利,取名吉村,后兴集市,又名吉村集。日久人增,又分为东、西吉村,本村为…[详细]

英满城村

区划代码:~204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据《清丰县志》记载:古为阴安城。《大清一统志》卷二十二载:“阴安故城在清丰县北,汉置县,属魏郡,元朔三年(前126)封济北贞王子不害为阴安侯。即此。”…[详细]

凡堡村

区划代码:~205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据本村樊氏家谱记载:原名丁营王拐,明洪武二十二年(1989)樊文佩带全家自山东运城迁此落户,樊姓人口远超丁、王二姓,村名改为樊堡,故名。…[详细]

辛集村

区划代码:~206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明洪武年间,山西洪洞县辛氏迁民于此地立村,后兴集市,取村名辛集。故名。…[详细]

殷庄村

区划代码:~207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据《清丰县志》记载:明初殷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,以姓氏取村名殷庄,故名。…[详细]

范村村

区划代码:~208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明洪武年间,范、李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落户,当时因范姓户大,取名范村,故名。…[详细]

西侯村

区划代码:~209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古时村东有条大河,水流常年不竭,后于此建渡口。明洪武年间,山西洪洞县迁民定居渡口西侧,取村名西河口。后演变为西侯,故名。…[详细]

孟固集村

区划代码:~210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孟固集、前孟固、后孟固,据明洪武年间,孟、刘、张、祁等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下来,取村名孟固。后兴集市,改称孟固集,故名。…[详细]

后孟固村

区划代码:~211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孟固集、前孟固、后孟固,据明洪武年间,孟、刘、张、祁等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下来,取村名孟固。后兴集市,改称孟固集村。后,刘姓迁于孟固集村南定居,取村…[详细]

前孟固村

区划代码:~212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孟固集、前孟固、后孟固,据明洪武年间,孟、刘、张、祁等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下来,取村名孟固。后兴集市,改称孟固集。后,刘姓迁于孟固集南定居,取村名前…[详细]

吴家村

区划代码:~213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明初吴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,以姓氏取村名吴家,故名。…[详细]

位家村

区划代码:~214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明洪武年间,魏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。先于该地一寺中存身,后立村,取村名魏寺村。1965年,改称魏家,故名。…[详细]

鲁家村

区划代码:~215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据鲁氏家谱记载:明初,鲁姓由河北密云县迁此建村。以姓氏取村名鲁家,故名。…[详细]

许家村

区划代码:~216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明洪武年间,许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,以姓氏取村名许家,故名。…[详细]

时家庄村

区划代码:~217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名含义:明洪武年间,时氏自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建村定居,以姓氏取村名时家庄,故名。…[详细]

张拐村

区划代码:~218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明洪武年间,张氏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迁至此地,于萧家东南角定居,以此取名张拐,故名。…[详细]

陶河村

区划代码:~219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该地古时有陶河寺,明洪武年间,山西洪洞县迁户于寺旁定居,以寺取名陶河,故名。…[详细]

彭家村

区划代码:~220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明洪武年间,山西洪洞县迁民来此定居,因彭姓较多,取村名彭家,故名。…[详细]

小辛庄村

区划代码:~221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明洪武年间,辛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,取名小辛庄。后辛姓户绝,至今仍沿用此村名,故名。…[详细]

马厂村

区划代码:~222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春秋时期,宋师、曹师会于此地并牧马,人称马厂。明洪武年间,由山西洪洞县迁户居此,取村名马场,后演变为马厂,故名。…[详细]

小里屯村

区划代码:~223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任氏家谱记载,明洪武年间,任姓由本县任屯村迁此,取名小屯。后有西村李姓迁此定居,改称小李屯,后演变为小里屯,故名。…[详细]

北乜城村

区划代码:~224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北乜城、南乜城,《大名府志》卷16记载:春秋时期齐师、宋师、曹师,于聂北救邢,志以为即此城也。相明初山西洪洞迁民于聂城北、南落户,遂命名为北聂城、南聂…[详细]

南乜城村

区划代码:~225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北乜城、南乜城,《大名府志》卷十六记载:春秋时期齐师、宋师、曹师,于聂北救邢,志以为即此城也。相明初山西洪洞迁民于聂城北、南落户,遂命名为北聂城、南聂…[详细]

前王家村

区划代码:~226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前王家村、后王家村,明初,王姓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,分前、后立村,兄于前立村,以姓氏取村名前王家,故名。…[详细]

后王家村

区划代码:~227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明初,王姓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,分前、后立村,弟于后立村,以姓氏取村名后王家,故名。…[详细]

唐庄村

区划代码:~228,城乡分类代码:122,为镇乡结合区。

唐氏家谱记载:明洪武年间,唐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,以姓氏取村名唐庄,故名。…[详细]

王庄村

区划代码:~229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明洪武年间,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定居,因当时王姓较多取村名为王庄,故名。…[详细]

才古庄村

区划代码:~230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
本村碑文记载,明初李、王二姓自山西洪洞县迁至本县唐营村,后移该地,以跴鼓(一种民间艺术)为生,故名跴鼓庄村,因后人演变至今,书写为才古庄,故名。…[详细]


以下地名与高堡乡面积相当:
到高堡乡必去著名景点

高堡乡相关名人

高堡乡特产与美食
高堡乡民俗文化
相关资讯
清丰县行政区划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