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名:大杨集镇 | 隶属:虞城县 |
行政代码:411425105 | 代码前6位:411425 |
行政区域:河南省 | 地理分区:华中地区 |
长途区号:0370 | 邮政编码:476000 |
车牌代码:豫N | 行政级别:镇 |
辖区面积:约60平方公里 | 人口数量:约2.84万人 |
人口密度:约473人/平方公里 | |
下辖地区:17个行政村 |
明代为刑部尚书杨东明庄园,有集市,称“杨集”。1981年因重名,更名“大杨集”。
虞城县辖镇。1958年建大杨集公社,1983年改乡,1995年设镇。位于县境东北部。面积60平方公里,人口2.8万。辖杨集、任庄、马庄、叉平庄、高李庄、刘李庙、楚庄、楚孙楼、秦庄、南杨楼、银河寺、碱地、袁牌坊、朱屯、姜楼、蛮子营、谢店、葛庄18个村委会。镇办企业有织带、五金、化妆品、地毯、凉鞋、砖瓦、食品、石棉、建材、装璜等厂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芝麻、绿豆、西瓜、油菜子和中药材。名胜古迹有杨集村的大明古槐;单庄村的知礼寺遗址,此寺为孔子周游列国经此后所建,《三字经》中“昔仲尼、师项橐”一语典故源出于此。
2024年7月,大杨集镇获得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荣誉称号。
2024年10月,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,大杨集镇上榜。
2024年10月,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、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镇名单,大杨集镇榜上有名。
1948年称五区。
1958年设杨集公社。
1961年设杨集区。
1965年复建杨集公社。
1977年分设杨集公社、镇里堌公社。
1981年更名大杨集公社。
1983年改称大杨集乡。
1995年撤乡设大杨集镇。
原名菩萨堌,大杨集旧有凤凰宝地之称,因系明万历年间,刑部尚书杨东明的庄园,后起集得名为杨集,由于东南二十里有同名杨集,此村又加一大字,以示区别,取名大…[详细]
明洪武四年(1371),马氏先祖自原籍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迁此定居,取村名马庄。…[详细]
明洪武年间,有一营南方蛮兵在此安营。走后,当地村民进村借营房居住,久之成村,借一营蛮兵之意,名为蛮子营。…[详细]
明万历年间,葛氏迁此建村,故称葛庄。1949年称葛庄行政村,属虞城五区。1958年建立葛庄生产大队,属杨集人民公社。1983年更名为葛庄村民委员会,属…[详细]
谢店始建于清代,原系河北大张寨张氏富户的庄园。1912年,张家败落,卖给谢店原住村民,因谢氏居多,故称谢店。…[详细]
明代,姜氏迁此定居,逐渐成庄,后建楼一座,称姜楼。…[详细]
明代,因朱姓最先迁此定居,取名朱屯。1949年称朱屯行政村,属虞城五区。1958年称朱屯生产大队,属杨集人民公社。1961年属杨集区。1965年复属杨…[详细]
清乾隆年间,司、张、刘三姓同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,因此地土地全碱,得村名碱地。…[详细]
清乾隆年间,袁氏先祖从天津北门迁此定居,取名袁庄。清宣统年间,村人袁武点为武举,村民为其立功名牌坊,故村名为袁牌坊。…[详细]
南杨楼乃一古老村庄,由杨氏建楼一座,取名南杨楼。…[详细]
银河寺乃古老村,因古寺院前有小白河,碱发如银,借庙前景物而得名。…[详细]
秦庄为秦氏所建,年代无从考究,解放时村东有两坟,叫秦厢林,后改秦庄。…[详细]
高李庄原称吴小楼子,系吴氏庄园。清初年间,吴氏卖给高、李两家,即称高李庄。…[详细]
插平庄原称花瓶庄。清朝中期,吴氏买薛家田地在此定居,建村时村民用铁叉插出一个古瓷花瓶,遂取村名花瓶庄,又称插瓶庄,1912年书写为插平庄。…[详细]
原名琉璃庙。明崇祯年间,薛氏由夏邑魏楼分迁此地,薛氏主持在村东筑台建一有色琉璃瓦庙堂大殿三间,得名琉璃庙。后人习惯以姓氏书写村名,称作刘李庙。…[详细]
明代,楚氏迁此建村,称楚庄。1949年称楚庄行政村,属虞城五区。1958年建楚庄生产大队,属杨集人民公社。1983年更名为楚庄村民委员会,属大杨集乡。…[详细]
楚孙楼原称孙楼,为孙氏庄园,后于清代中叶由楚氏买下,改称楚孙楼。…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