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名:李老家乡 | 隶属:虞城县 |
行政代码:411425212 | 代码前6位:411425 |
行政区域:河南省 | 地理分区:华中地区 |
长途区号:0370 | 邮政编码:476000 |
车牌代码:豫N | 行政级别:乡 |
辖区面积:约86平方公里 | 人口数量:约4.12万人 |
人口密度:约479人/平方公里 | |
下辖地区:33个行政村 |
明初称“小李庄”;嘉靖年间,李姓宅地为外姓收买,改名“李老家”;清咸丰年间筑寨,更名“人和店”,仍俗称旧名;1949年后依俗称,改名“李老家”。
虞城县辖乡。1953年建李老家区,1958年属潘井公社,1965年析建李老家公社,1983年改乡。位于县境北部。面积86平方公里,人口4.5万。响河、柳公河流经乡境。虞(城)单(县)公路、310国道过境。辖李老家、大孙庄、李汉白楼、高庄、马庙、胡老家、潘井、蒯庄、贾烟墩、沟头张庄、田庄、范庙、袁村寺、任王楼、胡楼、彭庄、丰楼、张堂楼、袁老家、唐楼、王老家、杨楼、崔老家、张关庙、棉花、王庄、朱店、李半楼、匡堂、宋庄、戴庄、陈店31个村委会。乡镇企业有皮革、砖瓦、面粉、酿酒等厂。农业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芝麻、花生、烟叶、蔬菜、西瓜。特产陈店景氏麻花。
2024年7月,李老家乡获得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荣誉称号。
2024年9月,李老家乡被确定为2024年度河南省”平安农机”示范乡(镇)。
1949年属第三区。
1958年属潘井公社。
1961年复为第三区。
1965年析潘井公社部分地域,置李老家公社。
1983年改称李老家乡。
明洪武四年(1371),张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,因有关帝庙,取名张关庙。…[详细]
明洪武四年(1371),田氏由山西泽州迁至此地,取名田庄。…[详细]
明洪武三年(1370),胡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,建楼一座。故取名胡楼。…[详细]
商代,胡氏在此建村,得名胡庄。1948年属朱庙区。1949年称胡庄行政村,1956年称胡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,属第三区。1958年称胡庄生产大队,属潘…[详细]
明成化二年(1466),孙氏从袁村寺迁至此地定居,得名孙庄,后改名为大孙庄。…[详细]
明洪武四年(1371),崔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建村,取名崔老家。…[详细]
元至正十一年(1351),袁宗尧迁此建村,取名袁老家。…[详细]
明代时期叫南园村,清宣统年间,造袁村寺庙,起集后,更名为袁村寺集,现称袁村寺。…[详细]
明代,刘氏迁此所建,取名刘庄。1948年属朱庙区。1949年称刘庄行政村。1956年称刘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,属第三区。1958年称刘庄生产大队,属潘…[详细]
明洪武三年(1370),李氏迁居于此建楼一座,取名为李丰楼。…[详细]
明代,范氏居民在此定居建村,取名范庙。1948年属朱庙区。1949年称范庙行政村。1956年称范庙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,属第三区。1958年称范庙生产大…[详细]
明洪武四年(1371),丁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定居,因村中有一石关庙,取名丁庙。…[详细]
因陈氏在此开店,称“陈家店”;清咸丰二年(1852年),筑寨起集,称“陈店集”;1923年重修,建寨角楼,挖壕植树;建国后称“镇安集”,街区向四面延伸…[详细]
潘井原名潘家井,清初,潘氏在此打井而得名,后简称潘井。…[详细]
明嘉靖四年(1525),蒯氏家族从蒯家渡口迁此建村,故取名蒯庄。…[详细]
明洪武六年(1373),山西洪洞县贾氏迁此定居,因靠近烟墩(旧时烽火台),故取名贾烟墩。…[详细]
明洪武四年(1371),戴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于此定居,故取名戴庄。…[详细]
明洪武四年(1371),彭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,故取名彭庄。…[详细]
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),李汉白由果子园迁至此地,建楼一座,故取名李汉白楼。…[详细]
明洪武四年(1371),张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,因是中心沟的发源地,故取名沟头张庄。…[详细]
明洪武四年(1371),宋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,取名宋庄。…[详细]
明洪武四年(1371),匡氏兄弟由山西洪洞县迁至于此,建庙堂一座,故称村名为匡堂。…[详细]
明代初年,胡氏从山西迁此建村,取名胡老家。…[详细]
明嘉靖年间,李氏先祖迁居此地,称小李庄,清乾隆年间李氏族人李铨获罪,举家逃匿,外姓改称李老家,近年因当地乔姓壮大,分村而居,居民点更名前乔、后乔,村委…[详细]
清代初期,孔姓居民在此定居建村,而取名为孔堂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6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),李氏迁此定居,因村南有小李庄,故取名大李庄。…[详细]
早期居民王氏在此地种植棉花,久而久之形成村庄,取名棉花王庄。…[详细]
明洪武四年(1371),高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,故取名高庄。…[详细]
明洪武二年(1369),朱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于此,建庙一座,故取名朱庙。…[详细]
明永乐元年(1403),张氏先祖先吉随朱棣征北到桑楼定居,张二世祖亮工后在桑楼建堂楼三间,故把桑楼改名叫张堂楼,后因谐音演变称之为唐楼。…[详细]
清康熙四十四年(1707),丰氏由曹县迁此定居建楼一座。得名丰楼。…[详细]
明洪武三年(1370),马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建一庙,故得名马庙。…[详细]
明嘉靖八年(1529),王啓迁居此地建楼一座,得名王楼,后王氏外迁,任氏迁入,取名任王楼。…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