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名:竹峪镇 | 隶属:周至县 |
行政代码:610124110 | 代码前6位:610124 |
行政区域:陕西省 | 地理分区:西北地区 |
长途区号:029 | 邮政编码:710000 |
车牌代码:陕A | 行政级别:镇 |
辖区面积:约112.8平方公里 | 人口数量:约1.79万人 |
人口密度:约159人/平方公里 | |
下辖地区:1个社区、15个行政村 |
因峪道内多生毛竹而得名。
基本介绍:
周至县辖镇。1949年设竹峪区,1956年改乡,1961年建公社,1984年改乡。位于县城西南,距县城20公里。面积112.8平方公里,人口2.3万。环南公路在北部通过,并支出至乡政府驻地岭梅村公路。辖塌庙、东寨、金盆、谭家寨、西北沟、南西沟、渠头、仓峪、解家沟、柴黄、中军岭 、朱曹寨、兰梅原、西岭、张龙、民主、丹阳、岭梅、东大墙、鸭沟岭、凤凰岭、泥峪河22个村委会。南部为秦岭山区,北部是丘陵台塬。泥峪河从中向北流过,境内有坡典、海子沟、仰天河西库等水库。农业主产小麦、玉米。林果有核桃、柿子、猕猴桃、苹果、油桃。有渔业和肉牛、生猪饲养,库区生产淡水鱼销往西安。中药材有天麻、猪苓等。企业多为小型
文化旅游:
任家城烈士陵园位于周至县竹峪镇苍峪村4组(任家城)北侧。,年代为中华民国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保护范围:陵园围墙基址以内。建设控制地带:同A区。
历史沿革:
唐宋时期属于凤臬乡。
清代为竹峪所(驻兰梅塬)。
中华民国元年(1912年)后,设竹峪区竹峪乡(驻中军岭),后设竹峪联保。
1949年前夕,为竹峪乡。
1949年后,设竹峪区,下设竹峪乡。
1956年,撤区合并数个小乡成立新的竹峪乡。
1958年,属哑柏公社竹峪管理区。
1962年,成立竹峪公社。
1984年,改为竹峪乡。
2011年,竹峪镇撤乡建镇。
区划代码:~001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丹阳社区是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竹峪镇下辖的社区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0,城乡分类代码:121,为镇中心区。
有外地群众迁居此处大岭东居住,时称“岭背后”,后因村近南山,有人移回梅花多株而得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4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村中谭姓人居住最早而得名。1984年改建为乡,名潭家寨村民委员会,隶属于翠峰乡,2011年撤乡为青化镇。2016年,县政府批复合并村,名潭家寨村村民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7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村南有一古庙,年久失修塌毁,塌谐音塔而得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9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修筑寨墙,该村在东而得名。清光绪二十七年(1900名)得名。1984年改建为乡,名东寨村民委员会,隶属于翠峰乡,2011年撤乡为青化镇。2016年,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3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此梁埋葬明时剿贼中军,故名中军岭,后有人定居而得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4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有人在此定居,称揽麦塬,后将其雅化而得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6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以原大队部驻地西大墙村名首字“西”和生活更加富裕的“裕”而得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7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东汉时即有人家居此,原名东堡,清同治年间为防匪患筑堡墙而得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8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古代曾有凤凰落在此岭上而得名。凤凰岭的村民自治组织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9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此地有一沟,沟内野鸭成群而得名。1984年改建为乡,名鸭沟村民委员会,隶属于翠峰乡,2011年撤乡为青化镇。2016年,县政府批复合并村,名鸭沟村村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0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原大队辖境内有“丹阳観”而得名。名为丹阳的群众自治组织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1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有张姓人来此土山垦荒定居,后建成村庄而得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2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大队组建时,队干部多从外队借调来此,干部民众均愿发扬民主,搞好生产而得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3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最先为五泉大队,后改名五星而得名。1984年改建为乡,名五星村民委员会,隶属于翠峰乡,2011年撤乡为青化镇。2016年,县政府批复合并村,名五星村村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24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位竹峪沟西岸而得名。1984年改建为乡,名南西沟村民委员会,隶属于翠峰乡,2011年撤乡为青化镇。2016年,县政府批复合并村,南西沟和北西沟合并,…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