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名:临河乡 | 隶属:息县 |
行政代码:411528210 | 代码前6位:411528 |
行政区域:河南省 | 地理分区:华中地区 |
长途区号:0376 | 邮政编码:464000 |
车牌代码:豫S | 行政级别:乡 |
辖区面积:约81.75平方公里 | 人口数量:约1.58万人 |
人口密度:约193人/平方公里 | |
下辖地区:15个行政村 |
此地临近淮河,又设有渡口,久而久之,多户人家聚集而居,为取庄名争执不下,当时一有名望之人,说:“我们紧靠淮河,吃穿住行,一切得益于淮河,干脆就叫临河”。故名。
临河乡位于息县偏东南部,乡政府驻地临河店距县城24公里(直线)。现辖单台、高集等15个行政村,227个村民组,9153户,40193人。该乡地跨淮河两岸,地势较为平坦。全乡呈梯形,东西长13公里,南北长9公里,总面积81.75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64087亩。境内临朱公路直穿南北,与罗淮公路相连;息陈公路横贯东西,与106国道相接,交通十分便利。
临河乡气候温和,雨量适宜,冬冷夏热,季节分明,土质肥沃,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。盛产优质小麦、水稻、花生、红薯、油菜籽等。
全乡乡镇企业发展迅速,主要企业有:临兴农工贸有限公司、临河黄沙开发公司、临河皇冢农林厂、黄庄金银滩林厂、临
文化旅游:
陈店孜遗址位于息县临河乡常店孜村,年代为新石器时代、战国。2024年12月,被确定为第四批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白公故城,位于河南省息县临河乡宣楼村,始建于周代,2006年6月8日,白公故城入选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。
清代设保属固城里。
1930年设区。
1941年设镇。
1950年设乡属项店区。
1958年设立公社。
1975年析设陈棚公社。
1983年改设临河乡。
区划代码:~200,城乡分类代码:210,为乡中心区。
很早,此地临近淮河,未来往方便,此处又设有渡口,久而久之,很多户人家聚集而居,为取庄名争执不下,当时有一人有些名望,他说:“我们紧靠淮河,吃穿住行,一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1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村庄常姓村民最早居住,其中一家比较富裕,开有店铺,故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2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明末清初,有一位姓单的大户人家在此居住,家中富有,并有店铺,且庄子建在高台子上,故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3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村庄杜姓村民较多,以前村庄为防土匪建有围墙,故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4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解放前,高集原名叫高庄。该庄有一户“高”姓村民,医术很高,找他看病的人很多,后经过发展,成了个小集市,到1955年,改为高集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5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末,黄姓人家从外地迁来,开荒种地,建庄落户,故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6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村庄刘姓村民较多,而且建有一座庙,故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7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村庄罗姓村民较多,为防土匪修筑围墙建有寨门,故称为罗寨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8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末,几户人家迁到此地,开荒种地,建庄定居,为起名定不下来,后因此处有四个园子,并有柿子树,故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9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村庄是新成立的村子,村庄靠近道路,交通便利,往来频繁。1927年形成集市,故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0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末,宣姓迁此建庄,盖有土楼,故称为宣楼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1,城乡分类代码:210,为乡中心区。
清初,余氏在此建庄,后有一余姓财主有钱有势,在庄子盖了楼房,故称为余楼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2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村庄张姓村民较多,还盖有小楼,故称为张楼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3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因村庄张姓村民较多,故名。1950年10月属项店区。1958年8月建张寨大队,属临河公社。1983年12月改张寨村民委员会,属临河乡至今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4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末,外地迁来郑姓人家,在此建庄定居,为防盗匪,挖壕修寨,故名。…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