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名:彭店乡 | 隶属:息县 |
行政代码:411528203 | 代码前6位:411528 |
行政区域:河南省 | 地理分区:华中地区 |
长途区号:0376 | 邮政编码:464000 |
车牌代码:豫S | 行政级别:乡 |
辖区面积:约120平方公里 | 人口数量:约2.08万人 |
人口密度:约173人/平方公里 | |
下辖地区:14个行政村 |
清代,书生彭效忠进京赶考,路过此地捡到一些金银。后中七品知县,为还心愿来此修庙,以此纪念。后因庙会逐渐发展成农家集市,彭家人来此开店设铺,起名彭家店,后简称彭店。
彭店乡位于息县西北部,北与驻马店市正阳县接壤,息正公路穿境而过。总面积120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6648公倾,辖14个行政村,192个村民组,总人口3.2万人。近年来,彭店乡积极培养支柱产业,成立实施了“青菜瓜杂”一年四熟的立体种植模式。
彭店乡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,全乡共有生猪养殖专业村四个,年出栏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专业户200户,年出栏20头以上的养殖专业户700户,实现年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。在郑庄村、彭店村、七里湾村、张庄村建成了四个生猪交易市场,并与上海、武汉等大中城市建立市场供销信息网络,使全乡生猪交易走上集约化道路,逐步形成彭店乡生猪养殖区。彭店西瓜以口感好、皮薄、耐贮
文化旅游:
高台庙遗址位于息县彭店乡大谢楼村赵庄村民组,年代为新石器时代,为信阳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邓寨遗址位于息县彭店乡尹庄村邓寨村民组,年代为新石器时代,为信阳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清代设保属新息里。
1936年设联保属城关区。
1941年设新彭镇。
1950年设乡属路口区。
1956年设中心乡。
1958年并入路口乡。
1964年设彭店公社。
1983年改设彭店乡。
区划代码:~200,城乡分类代码:210,为乡中心区。
彭店村是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彭店乡下辖的行政村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1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末,陈姓人家在此建庄,盖了瓦房数间,故名陈瓦房。后陈姓绝户,崔姓搬入居住,沿用原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2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初,皇帝下旨在此盖一座楼,封赐有功于皇帝的谢氏,故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3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初,张、刘两姓在此建庄,取名刘庄。后因张姓人口增多,故改称为大张庄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4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初,郑氏兄弟二人迁此居住建庄,因庄大人多,故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5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明末,从湖北麻城迁来丁、王两姓在此建庄,故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6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初,从正阳县西严店东范寨迁来一户范姓人家,在此建庄,故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7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中期以前,叫方家寨。后因村庄四周没有围塘和寨门,只围有土墙,更名为方围孜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8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据《彭店乡志》记载,明朝时期,此地有一“王”姓人家,十分富有,生一子名银并,聪明好学,后中状元,被招为驸马,在老家为公主盖一楼,名“望京楼”,当地金姓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09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初,柳氏在此地建庄居住,环村挖了几条围塘,故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0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道光年间,从湖北麻城迁来30多户人家在此建庄,此地距罗集(旧集市,在今陈瓦房王围孜西200米处,现已成耕地)七里路中有七道湾,得名七道湾。庄北有一古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1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末,有一叫史建岳的人,走南闯北,比较出名,在此建有二层六间的楼房,故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2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明代,王氏从湖北麻城迁入此地定居建庄,故名。…[详细]
区划代码:~213,城乡分类代码:220,为村庄。
清初,尹氏在此建庄,故名尹庄。后尹姓绝户,邓姓迁入,沿用原名。…[详细]